全部蘇媽故事

  • View More 1173900.jpg

    有壓力才有動力

    關飛從小就喜愛玩木頭,長大以後就開了一家規模不小的裝飾公司,曾經有人問他成功經驗時,他說了這麼一句話:「其實也沒有什麼經驗,如果要說什麼經驗的話 ,我個人覺得就是「想要成功,就要先斷了自己的後路。」
    的確如此,關飛從小就喜歡玩木頭,高中還沒畢業,就經常跟著鄰村的一個木匠學習做小玩意兒,那時候家裡六個人守著一塊稻田,天天只能吃六分飽 ,不到外面闖蕩根本沒有出路。
    於是他就背著工具,跟著師傅穿梭在大街小巷,幫人修整或製作家具。
    花了兩年時間,他學到了一手不錯的木工手藝。
    後來,他到更遠的地方替人打造家具。幾年過去了,關飛存了一筆數目不小的積蓄。
    那時候,所有親戚和朋友都勸他買房子,過安穩的日子就好,但關飛卻自斷退路,帶著所有積蓄到大城市做木材生意。
    當時並沒有人看好他,在最困難的時候,連續幾個月木材賣不出去,關飛窮到連吃飯的錢都沒有,但是他沒有放棄,經過苦苦的努力、學習,他才搞清楚木材生意的門道,結果生意越做越大。
    關飛成了大老闆!按常理來說,關飛是應該就此穩定下來了。
    可是,關飛又一次自斷退路,他把木材公司賣掉了,在城市裡開了一家很小的裝飾公司。
    公司剛開業時,他再次放下老闆身段,做一名業務員,每天背著圖樣和樣品到處找攬生意。
    最後關飛的裝飾公司終於打開了市場,順利賺到錢,現在,他已經成為當地裝飾界的龍頭。
    大部分人,有時會想留一條退路,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,總想如果失敗了,我就轉行,這樣不專心,成功的機率一定會變小。
    「有壓力才有動力」時時要記住這句話,人才會盡可能的激發自己的潛能和鬥志,進而在絕處逢生時,取得超乎尋常的機遇。
  • View More IMG_8566.jpeg

    人生的木船將再次起航

    建築業是件危險的工作。有位建築師發生了意外,雖然保住了生命,卻失去了雙腿。
    建築師非常難過,當他想到自己將一輩子靠輪椅才能行動時,心裡無比的絕望。
    他還趁家人不注意時吞了一整瓶安眠藥,準備離開人間,幸虧被家人發現,馬上送醫院急救,才挽回了生命,但他的精神依然萎靡不振。
    有一天,當地美術館替一位殘障畫家辦畫展,家人為了幫他打開心結,便帶他去參觀。
    建築師在畫展中發現一幅畫,上面是一片金色的海灘,上面擱淺著一條老舊的船,那稍稍傾斜的船身下,只有一點點清水,但在畫面上卻寫著一行非常有力的字跡:「相信吧!潮水會回來!」
    建築師立刻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力量,他的內心受到震撼,於是他流著眼淚告訴家人,他想拜見這位畫家。
    建築師從展覽室管理員那裡,知道了畫家的一些情況,原來這些畫作都是一位七十多歲殘疾老畫家畫的。
    老畫家已生病十多年卧床不起,但是他一直堅持與病魔對抗,堅持用一隻稍微有點靈活的左手,躺在床上畫畫。
    建築師深深的的被老畫家的精神感動。
    建築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老畫家家裡,看到老畫家躺在床上艱難的畫畫。見此情境,建築師的淚水再次奔瀉而下。
    建築師對畫家說:「見到你之後,我忽然開始為自己以前的怯懦而感到羞恥。」
    老畫家笑著說:「是啊,上帝對我們並不公平,奪取了我們曾經健康的身體,使得我們失去許多正常人擁有的歡樂。
    但是,命運也很公平,因為它還把健康的大腦留給我們!」
    告別時,老畫家把那幅畫送給建築師,並且蕭然的說:「我們都應該有理由相信潮水會回來,我們人生的木船將再一次起航。」
    回去之後,建築師把畫掛在他的房間裡。後來他設計了許多有名的建築,成為一名相當出色的建築設計師。
    我們都擁有一個隱形護身符,我們應該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,不然會被消極的心態所糾纏 。
    境隨心轉,所以想要有幸福的人生,首先要讓自己擁有積極、樂觀的心態。
  • View More IMG_8541.jpeg

    挫折是成功最好的禮物

    有個醫生名叫李前,因家裡窮,每唸什麼書,也沒有任何專長,只好到一家印刷廠當送貨員。
    有一次要送一貨車的書到某大學的七樓,當他扛著三捆書在電梯口等電梯時,有位警衛走過來對他說:「電梯只有教授們可以搭,其他人一律不准搭,你只能走樓梯。」
    李前聽到警衛的阻擋,連忙向警衛解釋:「我不是學生,我是要送書到七樓辦公室,書是你們訂的啊!」
    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:「不行就是不行,你不是教授,就絕對不能搭電梯,一個窮搬運工還想搭電梯,也不照一照鏡子。」
    李前一聽很生氣,就跟警衛吵了起來,但警衛說什麼都不肯放行。
    李前心想,這一車書要搬完,起碼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幾趟,不累死才怪。
    李前沒辦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,就把心一橫,把四、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,就走開了。
    回到印刷廠,李前向老闆解釋事情的過程,雖然獲得老闆的諒解,但他還是辭去工作,並含淚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,絕對不再讓人瞧不起。
    他離開印刷廠後,立刻到書店購買整套的高中教材和參考書,然後關在家裡閉門苦讀。
    尤其是在聯考的前半年,他幾乎是不離開書房的唸書,因為他知道,除了考上大學,他無路可走,所以每當他讀書讀累了,想偷懶、懈怠時,腦海中就浮起「警衛不准他搭電梯」時的羞辱、歧視的那一幕,他就振作起精神,加倍努力用功。
    後來李前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系,二十多年後他也升為某醫院的主治醫師。
    他有時靜心一想,當時若不是警衛的無理刁難和歧視,他又怎麼會從屈辱中勇敢的站起來呢?那位羞辱他的警衛,不就是改變他命運的恩人嗎?
    記得經國先生曾說過,失意時需要忍;得意時需要淡」。的確,人生都會有挫折、不順心、失意的時候。
    可是,有很多人也只有在被人百般刁難、歧視、嘲諷時,才能用挫折敲醒自己,並造就自己努力向上的動力。
  • View More 1172780.jpg

    把握得宜就是最佳轉機

    凱薩琳畢業後就到一家公司去當副總經理秘書,工作不久,公司就因投資失誤,而面臨倒閉危機。
    公司開始裁員,職員的心越來越不穩定,員工們都紛紛尋找關係遷職,大家都在不安中工作,甚至連總經理約翰的秘書也離開了。
    這時候,公司所有員工中,只有凱薩琳一如既往的工作著,當總經理秘書離職後,凱薩琳又主動幫總經理處理好各種善後工作,最後公司真的倒閉了,她也不得不離開公司。
    總經理約翰先生是一位60多歲的老先生,是位學者,他沒有創業的經驗,因此導致這次的失敗。
    老約翰非常傷心,但他對凱薩琳的表現十分感激,當公司結束後,不僅多給她半年工資的報酬,還想辦法要幫她安排一個好工作。
    不久老約翰的一位學生準備開一家公司,想請他推薦優秀的人才,老約翰豪不猶豫的推薦了凱撒琳。
    在新的公司裡,由於凱薩琳的努力工作,很快便受到公司的肯定和器重,不到兩年的時間,就成為公司主管人事和行政的副總裁。
    有一次,公司需要招聘行銷總監,凱薩琳是主考官,其中一位前來應徵的,竟然是以前公司的副總經理。
    原來,這位副總經理從公司倒閉離開後,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工作,當他發現最後決定他這次應徵命運的主考官,竟然是以前公司最不起眼的小秘書凱薩琳時,非常驚訝,當初凱撒琳是他面試的員工啊,而現在這種角色竟然発生了轉變。
    在無盡的感慨中,這位以前的副總經理對凱薩琳說道:「這件事讓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課,遇到危機,對於愚蠢的人是一場災難;但對於聰明的人,卻是最好的機遇!」
    所謂危機,其實是「危險」與「機會」的混合,有時在危險中才會去找絕佳的機會。
    失職是可怕的事,但是如果能把握得宜合適,危機是可以讓自己脫穎而出的最佳機會。
  • View More IMG_8496.jpeg

    成功的人生與年齡無關

    有一個小女孩出生在海邊,名叫海倫,從小父親就教她划船,當她11歲的時候,就已經是個划船高手了,而海倫也非常迷戀駕帆船,縱橫於水上的盼望。
    海倫的父親格拉罕姆是一個很優秀的船員,他終生最大的理想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橫渡大西洋。
    當海倫23歲時,格拉罕姆實現了他的夢想,不過當時,他拒絕帶著海倫一起去,因為他害怕巨浪吞噬了心愛的女兒。
    雖然父親在創造紀錄時海倫沒機會參加,但海倫一樣對橫跨大西洋充滿響往。
    後來她嫁給一個也很愛帆船的人,她把希望寄放在丈夫身上。
    然而,婚後的生活像水草般羈絆著兩個人的手腳,兩個人過著與水無關的生活。
    後來父親過世了,丈夫也過世了,而海倫也成為11個孫子的祖母,但她對於橫渡大西洋的夢想始終沒有忘懷。
    海倫終於鼓起勇氣,來到被閒置已久的帆船邊。
    2000年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,89歲的海倫隻身展開執行她的大西洋之旅的計畫。
    在蔚藍的大海中海倫無比欣喜,她彷彿看到父親當年跨海的身影。
    在這波浪橫空猶如死神般凶猛的大海上,年邁的海倫並沒有太多恐懼,因為與她體內滋長了幾近一輩子的渴望相比,這些海浪顯得微不足道,而且,白髮蒼蒼的海倫反而好像更年輕了。
    最後海倫成功了,她以「最年邁的老人駕船橫渡大西洋」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。
    人之所以偉大,是因為會夢想,又會發展進步,而夢想與出身、學歷與年齡等也都毫無關係,它只跟思維有關。
    一個人的夢想有多大,就有多大的成功,如果你連做夢的勇氣、信心、堅持和常識都沒有,怎會有成功呢?
  • View More 1171874.jpg

    人可選擇的自己的態度

    英國有一所大型教會,在一個炎熱的夏天,有一位莊嚴的牧師正在佈道,但由於冗長的佈道和悶熱的天氣,大部分教徒都開始昏昏的打瞌睡。
    但是坐的滿滿的教會裡,有位教友卻精神抖擻的坐着,專注的聽著牧師講道。
    牧師講完就離開教堂了,有人就跑過來問這位紳士說:「那麼多人都在打瞌睡,為什麼你卻能那麼認真的聽呢?」
    紳士微笑的回說:「其實面對這麼一個沒什麼內容的佈道和悶熱的天氣,我也很想跟大家一樣閉眼休息一下。
    但是,我突然想到,如果我拿它來作為鍛鍊我的耐性,增強自己的忍耐程度不也一樣有收獲嗎?
    現在我可證明,我的耐性很好。
    我在想,如果我以這種耐心去對工作上的種種困難,一定可以解決很多事情,因此我覺得,今天的佈道對我有很多的感觸,它給我的是很大的啟發。」
    這位紳士就是英國鼎鼎有名的首相威廉•格萊斯頓。
   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,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改變的,那就是自己的心態。
    世上沒有絕對不好的事情,只有心態不好的人,連自己的心態都無法調整,又如何能處理好比心態更複雜的事情?
  • View More 1171149.jpg

    發掘在自己身上的金礦

    法國文豪大仲馬出生在鄉下,成名前的生活是窮困潦倒的,後來到巴黎拜訪他父親的朋友,請他幫忙找工作。

    父親的朋友問他:「你能做什麼?」
    「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本事,伯父。」大仲馬禮貌的回答。
    「會數學嗎?」大仲馬回答不會。
    「懂物理或歷史嗎?會計懂嗎?」
    「不會伯父 ,事實上我什麼都不懂。」
    大仲馬滿臉通紅,第一次知道自己是這麼差,便說:「我真慚愧,現在我一定要補救我的這些不行,我相信不久之後,我一定會給伯父一個滿意的答覆。」
    父親的朋友對他說:「可是你要生活啊!把你的地址寫在這張紙上吧。」
    大仲馬無可奈何的寫下地址和名字。
    父親的朋友叫著說:「你終究有一樣長處,你的名字寫得很好啊!」
    沒錯,大仲馬成名之前,也以為自己是一無是處的,然而他父親的朋友,卻發現他有個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優點...把名字寫得很好!
    我們也許對「把名字寫的很好」這樣的事情不當一回事,然而不管這個優點,有多麼渺小或是微不足道,但這也是個優點。
    我們可以以這個優點為基礎,然後再擴大優點範圍。
    名字能寫好,字就能寫好,就能寫文章不是嗎?
    每個人,特別是沒自信的人,先不要把優點的標準定的太高,而對自己的優點視而不見。
    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學歷不好,沒有錢、相貌不佳等不足的一面,而應該看到自己身體好、會唱歌、字寫的好等等,不被外人和自己發覺或承認的優點。
    任何人都不會是「一無是處」,在這個世界上,每個人都潛藏著獨特的天賦,這種天賦就像金礦一樣,埋藏在我們看似平淡無奇的生命中。
    那些總是羨慕別人,而認為自己是「一無是處」的人,將永遠挖掘不到自己身上的金礦。
     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 成功的根本原因,是開發人無窮無盡的潛能。
    多給自己一些刺激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暗示、多一點信心勇氣和幹勁,創造出連自己也吃驚的佳績。
  • View More IMG_8453.jpeg

    放下也是一種收穫

    有兩位病人來到某醫院的耳鼻喉科,兩人都是鼻子有毛病,病人甲說:「我想如果是癌,我就立刻去旅遊全世界」,病人乙也表示同意。
    檢查結果甲得的是鼻癌,乙是長鼻息肉。
    甲留下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畫表,離開醫院,乙卻住進醫院。
    甲的計畫是去旅遊全世界,並且要讀完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,寫一本屬於自己的書 。
    他一共列舉了72條計畫。
    還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寫著:「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,有的實現了,有的由於種種原因,還沒實現,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,為了沒遺憾的離開這個世界,現在我要抓住剩下的時間,好好實現我的72個夢想。」
    甲很快的把身邊的工作辭掉,先到拉薩和敦煌,緊接着爬上萬里長城,然後又去義大利米蘭大教堂以及法國艾菲爾鐵塔,第4年,他去住在世界著名草原之一的科爾沁草原的一戶人家,開始他的寫作。
    有一天,乙在報紙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有關生命的散文,於是打電話關心甲的病情,甲回答說,我真的不敢想像,如果不是生了這場病,我的生命將會是很糟糕,是這場病提醒我,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去實現自己想實現的夢想,現在我才體會到人的生命的精彩。
    接著甲問乙:「你現在的生活還好嗎?」
    乙沒有回答,因為當他知道自己並沒有罹患癌症時,他想去拉薩和敦煌的理想,也都隨著拋到腦後去了。
    我也罹患過癌症,因為它是人們不可抗拒的死亡之路,但我給自己的生命清單是:要拋棄病的煩惱去實現夢想,就因為我相信我還能活的很久,所以我去做心理治療,上癌症大學,也許這就是我與別人的差別。
    有的人把夢想變成現實;有的人則把它帶進墳墓裡。
  • View More IMG_8424.png

    憑智慧戰勝對手

    1984年,國際馬拉邀請賽是在東京舉辦的,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,出人意料的得到世界冠軍。
    當記者好奇地問他怎麼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,他的回答是:「我只憑智慧戰勝對手。」
    當時許多人都以為這個選手是在故弄玄虛。
    馬拉松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,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,依舊有希望奪冠,爆發力和速度都還是其次,說是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。
    兩年後,義大利又在北部的城市米蘭舉辦馬拉松賽,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賽,這次他又獲得冠軍,記者又邀請他談經驗。
    山田本一回答依舊是上次那句話「用智慧戰勝對手」。
    這次記者沒有在報紙上挖苦他,但對他所謂的「智慧」依舊是迷惑不解。
    幾年後,這個迷終於被解開了,他在自傳中寫著:「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路線仔細看一遍,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。
    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;第二個標誌是一顆大樹;第三個標誌是一所紅房子...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。
    比賽開始後,我就以百米速度發揮力量向第一個目標衝去,等越過第一個目標後,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。
    40多公里的賽程,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的跑完了。
    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,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公里外的終點線的那面旗幟上,結果跑到10幾公里時,我就累到不行,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給嚇倒了。」
    每個人都是脆弱的,我還算是堅強的,我總覺得自己是渺小的,當我覺得這計畫太大無法承受時,我會把它分開來做。
    就像我無能寫長篇理論,我就寫短篇故事,到現在我還有能力寫。
  • View More 1168982.jpg

    值得學習的運動勇氣

    美國在舉辦一場激烈的世界職業拳王爭霸賽。
    正在比賽的兩個職業選手,年長的叫卡菲羅,35歲;年輕的叫巴雷拉,28歲。
    上半場實力相當的打了六個回合,沒勝負。
    第二場,卡菲羅畢竟年齡大了,被年輕的巴雷拉打的鼻青臉腫。
    在休息時,巴雷拉真誠的向卡菲羅致歉。他用自己的毛巾幫卡菲羅擦去臉上的血,巴雷拉始終是一臉歉意。
    接下來兩人繼續交手。
    也許是年紀大了,也許是體力不支,卡菲羅一次又一次的被巴雷拉擊倒在地。
    按規則,對手被打倒後,裁判連喊三聲之後還是起不來,就算輸了。
    每次卡菲羅都頑強的掙扎起身,每次都不等裁判將「三」叫出口,巴雷拉就上前把卡菲羅拉起來。
    卡菲羅被扶起後,他們微笑著擊掌,然後繼續交戰。
    裁判和觀眾都感到吃驚,這樣的舉動在拳擊場極為少見。
    最後,卡菲羅以108:110的成績敗給巴雷拉。觀眾潮水般的湧向巴雷拉,向他獻花、致敬,贈送禮物。
    巴雷拉撥開人群,逕直走向被冷落在一旁的老將卡菲羅,將最大的一束花送進他的懷抱。
    兩人緊緊的擁在一起,相互親吻對方被擊傷的部位,就像是一對親兄弟。卡菲羅真誠的向巴雷拉祝賀,一臉由衷的笑容。他握住巴雷拉的手高高舉過頭頂,向全場的觀眾致敬。
    卡菲羅雖然敗了,但敗得很有風度,巴雷拉贏了,卻贏得十分大氣。
    在自己失敗的時候,還能夠坦然為成功的敵手慶賀,表現出的是寬容和自信,在自己勝利的時候,還熱情的給失敗的對手鮮花,這是人格上的更大成功。
    無論哪一種,都需要真誠的勇氣。
  • View More 1167820.jpg

    人生通常有兩種選擇

    我是一個不認輸、不懂煩惱的人,我不僅是生性樂觀,並且還善於激勵別人。
    我有我一套獨特的人生哲學,我堅信,任何時候人都有兩種選擇,在這裡我要勸你去選擇積極的那一種。
    民過79年10月8號我被診斷出罹患胃癌,在那時代什麼叫癌都聽不太懂,只知道是絕症。
    我住進醫院,很多朋友都為我擔心,可是經過開刀、化療,雖然還是很難過,但醫生告訴我病是痊癒了。
    朋友們關切的問我:「開刀的時候,你在想些什麼?」
    我笑著告訴她們:「在那一瞬間,我想到的是我有兩個選擇:一個是選擇生;一個是選擇死,而我是選擇活。」
    我先選擇醫生,我認為他是全國最好的醫生,「天母社」吳達德醫生,他是留日的東大外科醫生,我繼續告訴她們:「可是,他們在手術前,好像把我看成一個垂死的人。」
    那種感受很難過,我使勁大聲的喊說:「啊!我有很多過敏症!」
    醫療人員問我對什麼有過敏時,我說:「我對癌很過敏,還對冷漠過敏!還有你們要把我當活人醫。」
    結果我的手術順利的做完了。
    有一天在公園散步時,碰到幾個在涼亭聊天的人,她們問我:「我們知道妳罹患了癌,但看妳還能保持積極又樂觀,妳是怎樣做到的呢?」
    我說:「我每天早晨醒來,我就對自己說,妳可以選擇一個好心情;也可以選擇一個壞心情,而我選擇了好心情。」
    每當有壞事發生的時候,我可以選擇受害者的角色;也可以選擇主宰者的角色,而我選擇了後者。
    每當有人向我抱怨時,我可以消極地聽取抱怨;也可以給她們指出解除煩惱的方法。
    我一向總是選擇主動幫助別人,向他們提出好的建議。
    生活永遠是由兩個選擇構成的,你要永遠記得選擇好的那一個。
    我從小沒父母管教,也沒有愛,所以我常告訴自己要擁有一個絢麗而熱烈的內心世界,相信這個世界隨時都有巨大無窮的精神力量。
    有時,我們會覺得生活上有點沉重而且複雜,但把它簡化為「兩種選擇」之後,一切就會變得輕鬆了。
  • View More IMG_8335.jpeg

    成功要有好膽識好主意

    常聽到生意人在埋怨「沒有生意」,事實上市場永遠沒有飽和的時候。
    請問你是否專心經營,用心思考過?
    曾经有位學者說:「只要有好主意就能成功,成功是需要有堅定的心智,也需要用心致力於達成目標的心智。」
    這句話蠻有原理與法則的。
    杜邦公司成立已兩百多年,創業初期做的是黑色炸藥,19世紀後半期成為極富盛名的炸藥製造工廠。
    只是一種產品要保持產量是容易的,但要確保需求量就相對的不容易了,因此尋求更大的市場發展,是有相當的困難度的。
    為此,杜邦曾在20世紀開始收集資料做研究,了解市場的需求,並加以轉型。
    一開始從炸藥轉向化學用品,之後又從化學用品轉向生物科技。
    這一路的轉型,使得現在的杜邦公司成為在世界上,具有相當實力的綜合性集團。
    杜邦成功的秘訣,在於杜邦總是能站在市場的位子上觀察,了解時代的需求,敢於跳出既有的舊圈子,時常的從外面回頭看自己,他們把企業重點,保持在自己與市場的適應上。
    杜邦公司印證了好主意,加上有膽識是致富的源泉,根據環境變化與需求,而作調整是致富的重點。
    作家拿破崙•希爾在他的著作中提過:「一旦掌握到成功的原理和法則,並認真去執行,你的財務就能蒸蒸日上,點石能成金,成為助你一臂之力的資產。」